
香港人最常見的肩膊困擾
返工長時間對住電腦、放工搭車滑手機、周末又拎重物買餸——肩痛幾乎成為香港人的「都市職業病」。好多人形容一到舉手痛(例如拎高盒裝物、著外套)就「卡卡痛」,同時仲有用電腦手痛:肩胛內側痠緊、上斜方肌硬、滑鼠一多就「火燒肩」。如果你長期有呢類辦公室肩頸痛,又或者偶爾出現夜痛同睡醒更痛,就要了解背後機制,對症落手。
肩痛五大成因
1)旋袖相關肩痛(Rotator cuff-related shoulder pain)
最典型係外展/外旋時痛,抬手過頭、放物到高層櫃會加劇。多見於旋袖肌腱炎或肩峰下結構敏感,英文有時叫「肩夾擠症候群」。
自我檢:手臂側抬至 60–120° 間更痛、手背放腰後更不舒服。
重點:首選係運動治療(旋袖與肩胛控制),再配合生活調整。
2)黏連性肩關節囊炎(Frozen shoulder/肩周炎)
特徵係活動度明顯下降(被動也受限)、夜痛嚴重、穿衣甚至扣內衣都困難。糖尿病、甲狀腺問題、血脂異常係已知風險。
自我檢:手臂想上舉,但整個肩關節「結住」上唔到;連凍結肩自我伸展都覺得拉扯受限。
重點:早期以溫和動員+止痛管理,循序漸進恢復活動度。
3)姿勢與工作負荷(長時間用電腦/滑鼠)
鍵盤滑鼠位置太高或太遠,導致肩膀提起、肩胛外展,久而久之出現用電腦手痛。
自我檢:打字 30–60 分鐘後,上斜方肌、肩胛內側條狀痠緊;滑鼠肩痛設定(鍵盤滑鼠高度=手肘高度)未做好。
重點:工位優化+微休息+肩胛穩定訓練同時進行。
4)胸肌過緊+肩胛控制差(Scapular dyskinesis)
長期寒背、胸肌短縮,抬手時肩胛無法順暢上旋,就更易覺得「夾住」。
自我檢:鏡前抬手,肩胛提升、內旋明顯;平放牆壁做「牆上滑手」會覺得卡住。
重點:胸肌過緊伸展+後側鏈激活(下斜方肌/前鋸肌/菱形肌)。
5)頸椎相關或神經牽涉
頸活動會誘發肩痛,甚至放射到前臂、合併麻痺。
紅旗:近期外傷、無力、手指麻痺或夜痛漸重,應盡快求醫。
日常可以做咩運動/方法舒緩?(屋企就做到)
痛感守則:0–10 分以**≤4/10為上限;24 小時內未回落到訓練前水平,下次把組數或角度減 20–30%**。
A|活動度與伸展(每日)
- 門框胸肌伸展:手肘 90° 抵住門框,身體輕輕向前,30–45 秒 × 2–3 次/側。配合鼻吸口呼,減低胸肌過緊。
- 後肩伸展(側抱手臂):手臂橫抱胸前,30 秒 × 2–3 次/側,針對後囊緊繃,減少抬手夾逼感。
- 牆上滑手(Wall slides):前臂貼牆向上滑,過程保持肩胛下沉,10–12 下 × 2 組;對舉手痛特別有幫助。
B|肩胛 & 旋袖肌群(隔日)
- 彈力帶外旋(Rotator cuff ER):手肘夾身 90°,向外拉,12–15 下 × 3 組。屬旋袖肌腱炎運動基礎款。
- 肩胛後縮+下沉(Scapular set):想像「肩胛向後放入褲袋」,5 秒 × 10 次 × 2 組。
- 俯身 Y-T-W:每式 8–10 下 × 2 組,訓練下斜方肌/菱形肌,改善肩胛穩定。
C|工位微調(即日見效)
- 鍵盤/滑鼠 ≈ 手肘高度,滑鼠靠近身體,避免外展;屏幕上緣 ≈ 眼平。
- 每 45–60 分鐘微休息 2–3 分鐘:站起來走動+做肩胛後縮 10 次。
- 背囊雙肩揹,避免單肩長時間負重,加強上斜方肌放鬆。
D|熱療與放鬆(輔助)
- 低熱度熱敷 10–15 分鐘可短期止痛、提升柔軟度;配合上面運動更有效。
- 晚上可做深呼吸+頸肩放鬆例行公事,減低白天累積的辦公室肩頸痛。
按摩枕的角色:放鬆 × 熱敷的「配角」
按摩與熱敷能幫助血流、肌肉放鬆,對用電腦手痛或訓練後僵硬有短期舒緩;但真正長遠改善,仍靠運動治療+工位調整。
3ZeBra「朵朵枕」——家用放鬆的貼心選(按摩枕 推薦・香港)
- 6 片 3D 分層氣囊 + 立體滾輪揉捏:由頸後推到斜方肌上束,針對長期滑鼠使用後的肩夾擠不適與僵硬。
- 三段熱敷、15 分鐘自動定時:當作睡前或訓練後放鬆暖身。
- 14 cm 加寬按摩頭、三種模式、Type-C 無線:屋企/辦公室都易用。
安全貼士:急性紅腫熱痛、外傷後無法抬手、懷疑神經壓迫或夜痛嚴重,先求醫;使用時避開鎖骨與頸前軟組織,專注肩胛帶與上背位置。
如有以下情況,應看醫生/物理治療?
- 外傷後舉唔起手或明顯無力、關節變形;
- 夜痛愈來愈重、持續超過 2–4 週;
- 麻痺/放射痛到前臂或手指。
早介入有助縮短病程,尤其肩周炎或疑似旋袖撕裂。
結論
- 先辨識:旋袖相關/肩周炎/姿勢過負荷。
- 先做:胸肌伸展、後囊伸展、肩胛穩定訓練、旋袖外旋。
- 同步:工位微調、45–60 分鐘起身走動。
- 輔助:按摩枕 3ZeBra 朵朵枕作短期放鬆與熱敷;
- 紅旗:夜痛、無力、麻痺、外傷後舉唔起 → 求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