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的城市,不少上班族、學生甚至家庭主婦,都曾經出現兩邊膊頭痛的問題。根據香港物理治療學會的調查,超過六成的辦公室人士每週最少一次感到肩頸或膊頭不適。這個現象反映出現代生活方式對我們肌肉健康的影響愈來愈大。
膊頭痛並非單一成因引起,很多時是多種生活習慣與身體姿勢共同造成的。
香港大部分上班族每天對着電腦超過8小時,而不少人姿勢不良——例如向前傾、寒背或肩膊上縮。這會導致斜方肌、肩胛提肌長期緊繃,從而引發雙肩肌肉酸痛。
💬 物理治療師李俊賢表示:「長期保持頭部前傾姿勢會令頸椎承受數倍壓力,導致肩頸肌肉過勞,是現代都市人膊頭痛的主要原因之一。」
不少研究指出,精神緊張會令肩頸肌肉不自覺收縮。如果你發現壓力大時肩膊特別繃緊,這正是身體的自然反應。而睡眠不足會令肌肉修復能力下降,痛感更明顯。
過度使用肩膀肌群(例如長期提重物、健身姿勢錯誤),都會造成肌肉微小撕裂,導致雙肩對稱性疼痛。
香港不少辦公室冷氣強勁,長時間受寒會令血液循環減慢,肌肉更容易痙攣及僵硬。
若膊頭痛長期持續、伴隨麻痺或放射性痛楚,可能與頸椎病、肩周炎(五十肩)或神經壓迫有關。這類情況應儘早求醫。
保持耳朵、肩膀與臀部成一直線;電腦螢幕應與眼睛平行。可使用人體工學椅或升降枱改善姿勢。
簡單的肩頸伸展有助放鬆肌肉,例如:
使用熱敷袋或按摩器放鬆緊繃的斜方肌,每次約15分鐘。若家中有按摩槍或肩頸按摩器,也可每日使用1–2次。
💬 中醫師陳慧雯建議:「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,有助舒緩肌肉緊張;配合指壓按摩效果更佳。」
睡眠不足會令肌肉難以修復,每晚保持7–8小時高質素睡眠,可大大減低肩膊痛的頻率。
適量運動(如游泳、瑜伽、普拉提)能強化肩膊肌肉,改善姿勢平衡,減少勞損。
若膊頭痛持續兩星期以上,或伴隨以下情況,應立即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:
「兩邊膊頭痛」雖然普遍,但絕非小事。透過調整姿勢、改善生活習慣、適當放鬆與運動,大多數情況都可有效改善。若疼痛持續或影響日常生活,建議儘早求醫,避免問題惡化。